Nuffnang Ad

Wednesday, July 2, 2014

人生的抉择

上个学期的课业要求我们在读了古诗后选择一首类似内容的新诗,比较后抒发诗歌中所要表达的人生观。
这是我呕心沥血的一篇文章,被退了好几次货,写到自己和自己的头脑打架。很多想法似乎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真的很想哭!
很开心,皇天不负苦心人,这篇文章得到讲师的认可,得了不错的成绩。
写都写了,不想让它就这样被埋在文件夹的深处,等待某一天被遗忘,就PO在自己的小天地吧。
说真的,其实我很喜欢做这样的课业题目。很自由,想写什么都行,可以抒发自己的看法,没有一定的对错。课程中的每一次文学课,不论诗歌、散文都是我最享受的课。虽然99%的朋友都读到很忧愁,很担心考试,但我是例外。我就把它们当作故事来读,从来没死背。
反之,那些看起来,读起来蛮容易的教学课,什么写字教学啦,听说教学啦等等我还不太感兴趣,总是要很辛苦地啃。不是讨厌,因为只要是华语我都喜欢,只是就没那么喜欢。呵呵。
废话完毕,欢迎大家阅读并给予意见吧。^^

人生的抉择
古诗
新诗
元好问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玄都观里》

徐志摩
《生活》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
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
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
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
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


或许你不相信蝴蝶效应中所提到的“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引起龙卷”的连锁反应现象,但你一定相信我们走的每一个小脚步,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会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步,我们的未来。影响我们的心境,同时让我们做出不同决定的就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放下仇恨可减少一宗杀害;放下忧伤可减少一起自杀。这,只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事物,如何做出决定。
英语有句俚语是这么说的:“生活并非一床的玫瑰”,这代表着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认为就算生活绚丽得像玫瑰又如何?玫瑰终究是有刺的。这世上有70亿人口,每个人都潜藏着不同的脾气和性格,我们根本不能要求他人事事顺应着我们的喜好。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不管被我们掌控得多好,总是难免碰上不顺遂的事件。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能够破坏我们的好心情,让我们感到不满。例如,在工作上面对人事问题时,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时,在我们的愿望无法得到满足时,在生活面对困境或压力时等等。诗歌总是文人宣泄心中情绪时所选择的其中一项管道,不论是古时候的元好问,近代的徐志摩或是现代那些投稿于各大报章的作者,他们都通过不同的诗歌抒发各自的不满。这些作品都能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不满和他们在面对不同情况时所做出的取舍,所选择的生活态度。
在我看来,元好问的《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玄都观里》这首曲子暗藏许多的无可奈何,潜藏着他对元朝暴政的不满。元好问年少时当官,可惜仕途不顺,虽然他厌恶黑暗的官场生活,却因为爱国之心,渴望改变时局、做出一番贡献而继续为朝廷服务。他尽心尽力,将一生奉献给了国家,但金朝仍旧沦亡了。你说他能不满,能不感到无奈吗?于是,他在《人月圆》中引用了谢安和羊昙的典故,引用他俩的不幸遭遇来表示自己的深切同情,对国土沦亡,志向不能实现的怨愤之意。他也以谢安的“扶病” 借喻自己重回故园的心情,又以羊昙的“挥涕”来代表自己对外家人物殁亡的哀悼。此外,诗歌中的第一句“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也讽刺了当时革新运动的朝廷新贵和当权者。
相较于元好问面对着亡国和壮志未酬的不堪际遇所带给他的不满与悲愤,徐志摩的不满则是来自于生活。他将自己的不满化为消极的文字于题名为《生活》的诗歌中。光读这篇诗歌就让人觉得好压抑,了解了其中的因由后让我更能感受诗人心中的那股惆怅。徐志摩1928年创作这首诗歌。那一年他曾经爱过的林徽音嫁给了梁思成。那一年他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挥霍无度让他总是入不敷出。生活中的经济重担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成一条甬道。这条甬道在1926年他与陆小曼结婚时早已形成,因为陆小曼是个极度挥霍的女子,不仅住在每月100银洋租金的3层楼的豪华住所,还请了众多的佣人,甚至终日沉溺于打牌、跳舞等夜生活。诗人埋头苦干,回到家中看到的是不会相夫教子,还游手好闲的妻子,难道他能不感到心寒吗?然而,他能做的只能在诗歌中宣泄他对生活压力的不满,他对人生感到绝望,却只能在诗歌中抒发这种消极沮丧的心情。回到现实,他只能选择独自忍受所面对的不满。
说到底,我们终究是凡人。不管我们有多么富裕,多么聪明,多么有才华,凡人总会有七情六欲。不管我们的修养有多高,我们仍然容易因为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牵绊了自己的情绪。因此,总有许多人用“烦人”来自嘲,“烦人”指的就是承载着许多烦恼的人类。仍在求学阶段的我们虽然还未面对像徐志摩那种为了爱情与面包而产生的无奈与不满,但是我们肯定曾经像元好问一样因为国家实行的新政策感到不满,就像近日来百物涨价的民生问题总成为我们茶余饭后抱怨连连的课题。周休日的更改也令我们无所适从。在生活中,同学的态度,家人的唠叨,甚至搭巴士时身边的乘客抽烟等事情都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让我们感到不满。我记得学院副院长曾经在一次的演讲中谈到,倘若我们对某件事情觉得不满,我们应该将该事件记录下来,过了不久再翻看回去就会发现当初我们所遇到的不满是多么地微不足道。时间是最好的解药,不论多么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地被冲淡。在意与否,只是在于我们怎么面对那件曾经令我们感到不快的事情。不同人在面对事物时有不同的应对方法,通过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元好问和徐志摩在面对失意和不满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元好问面对金朝的灭亡和元朝的暴政时,他并没有以金朝遗民的身份做出反抗、示威的举动。他也没有以旧朝官员的身份在官场上抗争,做垂死的挣扎。他明白自己管不得太多的黑白、是非和不堪。过去的就随风而逝,随水而流吧,又何必在意别人怎么想呢,他无能为力。他选择放下过往的功名,面对现实,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创另一片桃花源,在乱世中为自己的生活寻找一丝宁静。我们可以见到这首精简且看似潇洒的小令蕴含着诗人最深刻的情感。我们的一生中不见得会如诗人一样遭遇亡国,但肯定的是没有人的一生会是一帆风顺的。诗人遭遇了国难,哪怕他的心中有万分的无奈和怀才不遇的伤感,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有着深沉的感慨,他仍是选择了一个较为正面的生活方式,那就是看淡一切,然后归隐。
相较于元好问在《人月圆》中所隐含的正面潇洒的态度,我认为徐志摩的《生活》就显得格外消极。两首诗歌都是两位不同时代的诗人在生活上遇到不顺遂时下笔的,但徐志摩诗中所反映的生活态度十分负面。
或许是因为徐志摩真的很爱陆小曼,因此在面对妻子的任意挥霍时,他采取放纵的态度。他选择一味地努力赚钱来扛起家中的经济担子:白天他需往返各大校园讲课;夜晚则需赶诗文赚稿费来帮补家用。但,这样的生活是苦闷的。赚钱不是为了自己的休闲享乐,只是为了供太太无止尽地吃喝玩乐和还那永远还不清的债务。这一切让诗人觉得是多么地没有意义。因此,在诗歌的最后他选择了一个十分极端的结局,那就是“消灭”。然而,在现实里,他不能这么做,他不得不向大环境低头,他对生命绝望,只能选择默默地重复着机械式的人生,盲目地忙碌赚钱,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从两首诗歌来看两位诗人,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在生活态度上一个很大的对比:元好问选择放下过去;徐志摩则选择勉强支撑。有些学者认为元好问归隐是一种消极的行为,认为他的离开是逃避问题,但我却认为这种选择叫做“放下”。“放下”看似平静,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那些值得我们荣耀的事情,我们需要勇气将它放下,因为我们需要在掌声后回归平凡,在平凡中我们需要辛苦打拼重新来过,不是每个人都舍得鲜花和掌声。倘若悉达多太子没有放下他的太子身份,富裕、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如何能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当然,那些令我们难堪的事情,我们更需要勇气去学会放下,因为我们需要在面对后重新拾起尊严和信心。倘若尼克胡哲(Nick Vujicic)没有放下因失去手脚而遭受他人异样眼光的难堪,甚至每日活在自卑之下,他如何能够勇于面对自己先天的残障,并以此为题材,站在世界各地的演讲台上鼓励那些遇到困难的人呢?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我们紧握的事物太多了,呱呱坠地时我们紧握着奶瓶,跌跌撞撞学走路时我们紧握父母的手,上学时我们紧握巴士上的扶手,独立时我们紧握手中的方向盘。倘若每一样事物都紧紧捉在手心里,我们哪还有空间捉紧更美好的新事物?我们哪还能成长?古人付出了一辈子的心血在国家的建设上,最后都是一场空,两袖清风回到家中都觉得闲适舒坦,我们又何必放不下一点点小事呢?放下,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堂课。
相反地,何谓消极的生活?徐志摩总是执意于明知不会改变或没有好结果的事情,在我看来才是消极,更是不健康的心态。徐志摩明知道他的努力劳作是不会换来任何改变的,甚至会将陆小曼宠得更得寸进尺。他心底千百个不愿意终日重复着这种毫无意义的生活,却为了太太的花费不得不继续下去。说好听点,我把这种生活态度叫做“执着”,说得难听,这就叫做“钻牛角尖”。他的太太挥霍成性,是不会因为他努力工作而为他著想并改掉挥霍的性格,也不会因为他的付出而体谅他和关心他。因此,当他这份“对爱情的执着”成了“钻牛角尖”时,当这份“执着”不能得到相等回报时,换取想要的“自由”时,他感到十分地痛苦。其实,当我们将“执着”的态度运用在对的事物上,坚持不懈,突破各种挑战,这一定能为我们带来很大的成就。可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往胡同里钻,害得自己得承受重大压力和心理负担时,这就成了人生成功的绊脚石。
然而,生活与学习是两回事,我们不能将生活的哲理原原本本地套用在学习的态度上。在生活中,人们常说“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他必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东家不打打西家”,只要我们愿意放下在过往经历中遇上的挫折,我们一定能面对新的挑战。可是,学习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没有稳固的学习基础,轻易地因为考试失败而放弃学业,我们还怎么能打造成功的丰碑?故此,所谓的放下或执着不能纳入一名学生在学习的抉择上。或许有些学生在考试失败时会这么想:考得不好就放弃吧,世界上有多少成功人士是不会念书的!于是,他们放弃了学业并选择了新的方向——进入社会的大染缸工作赚钱。这样的选择并不是我们在上文谈到的“放下”,而是“放弃”了学业。“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古人说的老话千百年不衰正是因为在许多成功人士身上印证了坚持、执着的重要。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力和毅力来克服学习的困难,没有什么知识是我们永远都无法掌握的。因此,当我们在学习方面遇到挫败时,我们需要做的其实不是“放弃学业”,而是“放下旧有的学习态度和思考模式”。举个例子,当死背的复习方法不能帮助我们取得好成绩时,我们应该做的并不是放弃背记,更不是直接放弃该科目,其实只要我们放下“死背就能考得好”的观点,将死背改为活记,在背记时添入生活中有趣的符号或简写,我们就能更简单地记得新知识,取得好成绩。
在遇到挫折时,放下过去那些导致我们失败的因素,同时选择新的方式来面对问题,的确有助于帮助我们成功完成某件事。我信誓旦旦地说就是因为这经历就发生在我身上。我学书法也迈入第十五个年头了。或许是个性使然,我一直心系线条古挫的隶书,久久不愿尝试新的书体。一开始,我就像徐志摩一样地钻牛角尖,虽然在每一堂课中,我交上去的隶书作品都被老师批评得一无是处,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没有能力突破瓶颈,可是我仍然没有放弃隶书。我天真地以为只要付出努力一再练习,我定能突破僵局。可是,一直重复性的线条让我的隶书越来越趋向机械化,少了韵味。每一堂课,我抱着满心的期待,希望得到老师少许的肯定,却都是落得失望收场。我的心里也总想着“消灭”——放弃苦心学习了这么久的书法。与徐志摩不同的是,在瓶颈后,我没有硬撑地练隶书太久,我选择了改变自己的态度。在面对交叉路时,前方永远有着不同的选择,我放下过去写隶书的用笔,选择了尝试新的书体——草书。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鲜少再看再练隶书的线条,直到最近的全国赛我才重拾隶书的笔意来参赛,也正因为我吸收了其他书体的元素,我的隶书总算突破瓶颈,得到了佳绩。倘若当初我选择死命地练习隶书,我只会继续在撞墙期里挣扎。倘若我无奈地选择了放弃,那我的名字只会从此在书法界里销声匿迹,更谈何当书法老师?其实人生不就是如此吗?一开始你很想朝着某个方向走,就算遇到阻挠都不介意翻山越岭,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才甘心,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稍稍地做些改变,其他的方向和道路不见得不能让我们达到终点。人生就如写字一样,有舍才有得,一收一放才能活得更精彩。
然而,所谓的选择不只是来自行为上的放下、执着或改变,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抉择。当你在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父母吩咐你去做家务,你跟着做了,但你的心里真的是愿意的吗?你肯定想继续看戏,正因如此,你心不甘情不愿。由此可见,心灵的抉择和行为上的选择是两码子事。我们又该如何调整呢?我认为只要心态正确,将每个合理的要求当作锻炼,不合理的要求当作磨练,欢喜做甘愿受,我们就能享受自己做的每一件事。
元好问在乱世下选择归隐在我看来不只是行为上的放下,更是心灵上的洒脱。他把人生看得很通透,就像他在诗中的最后一句谈到“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他知道不管在世时是否终日享受着荣华富贵,死后也不过是葬在野山荒冢,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他固然在诗中抒发了对亡国逝去的忧伤和对自我怀才不遇的愤懑,但在结尾中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代表他的心态得到了再一次的升华,他明白再有权有势之人都会面对死亡,他又何必去执着那些功名利禄和那些变幻莫测的事实呢?他的豁达表现在他看破人生的规律,从现存的悲伤中将自身抽离,达到心灵上的超脱。
反之,徐志摩在心灵层面上表现得十分地无可奈何。他固然得到了他想要的恋爱自由,却不得不面对自由恋爱所带给他的身心灵上的煎熬。因此,他过着盲目和机械式的生活。他也想选择“消灭”式的生活,抛开一切,不再继续,可是他没办法。人活着,就必须“生活”。陆小曼是他自由恋爱下爱上的第二个女人,为了让她快乐,他也只能一味地向前,哪怕他明明知道妻子是在滥用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在外头娱乐,就像诗歌中提到的“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通过诗人在诗歌中勾勒出的种种意境如“毒蛇似的蜿蜒”、“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恐怖的压迫”,我们可以了解压力是多么强大且可怕的对手。不想在生活压力面前低头,除了选择与其抗衡就别无他路,由此可想是多么无奈啊!
这两首诗不免反映了现代人在面对生活大小事时的心态,有些人在生活上懂得放下和享受生活;有些人则十分地严谨小心。对此,我认为西方人就比我们东方人更懂得释怀。我们时常都能够看到外国人放下工作,利用手头上仅有的钱,提起行囊,踩着脚车,就这样展开周游列国的惬意生活。然而,我们东方人却总是死命地工作,怕稍有松懈饭碗就不保了,因此就算我们抱着不满的心态工作,也总会选择硬着头皮去面对。现今的社会就有许多人因为盲目地工作,心灵无法得到放松,而造成了焦虑症、忧郁症等等。很多时候翻开报章,我们甚至可以发现许多草莓族因为承受不起工作上的压力而选择了自杀。我想,这或许是因为我们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不论任何事情都遵守着“礼”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教条,因此不管上司给了任何不合理的条件,我们都会不吭声地想办法完成它,到头来搞得自己对生活产生了一堆的不满。这些都源自于自己最初的选择,在面对工作我们是应该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认清自己的能力,不该钻牛角尖。我认为只要事事选择尽了全力,无愧于天地就好了。
儒家学说深深在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的心里扎根,让我们在面对生活时很容易受到礼法的限制。例如,对救世怀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在助人时的确是好的,但是很多时候面对世事的残酷,渺小的我们并没有任何力量做出反抗,硬撑只会让自己深陷苦恼。儒家学说也提到“亲亲相爱,亲亲相隐”,这要我们优先爱与自己亲近的人。徐志摩就是比爱自己还要珍惜对陆小曼的感情,因此忙碌不堪,苦了自己。儒家的学说都是教导我们做人要仁爱,且要跟着礼法,这些对促进社会的和平、家庭的和乐都具有好的影响力。但是,它同时也将我们限制在礼法的小框架中,似乎没有跟着流传下来的礼制就是罪过。总是跟着教条过生活在我看来是十分容易造成生活压力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相对于儒家学说中所提到的所有事物都被“道德标准”来衡量,做人一定得遵守“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令人感到束缚的体制,老子的道家学说似乎自由得多。这是因为道家学说在反对约束当儿,更是崇尚恬然无为,顺应自然。老子主张我们做人应该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宇宙的变化,坦然地面对死亡,因为人的死亡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表现。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洒脱的心态不正和元好问在诗中最后那句了解生命规律而选择放下的“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不谋而合吗?懂得“无为而才自然矣”的道理就能让事事强求而将自己弄得身心疲惫的人重新认识人生的意义。倘若终日浑浑噩噩,同找寻猎物的野兽有什么差别?因此,在道家学说看来,人的一生除了物质,更需要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寄托,因此而主张了“慢生活主义”。“慢生活”不是让我们有借口懒惰和拖延时间,而是在生活中找到调节的方式。
在现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个人都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得到更高的权势而庸庸碌碌,连休息的时间也被剥夺了。可是,当被问到为何而忙时,似乎没有人能说出个确切的答案。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的话,多少的金钱才算是多?为了更高的权势的话,怎样的声誉才算是德高望重呢?人们就是为了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每天没有目标地埋头苦干。这是满足了我们更多物质上的需求,但同时却让我们的心灵贫瘠。我们失去了爱好、自由、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等等。因此,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让心灵得到放松,放下手边的工作,听一听音乐,享受一下下午茶,让心灵得到充电的机会。“休息能走更长远的路”,适当的放松才不会让自己总是庸庸碌碌,漫无目的地忙碌。过分疲劳和压力容易使到一个大好青年走向消极的道路,酿成压力过大而寻短的惨事。
婚姻关系不也如此吗?许多时候,我们从报章上看到夫杀妻,妻杀夫等等的家庭悲剧。这些都是因为两夫妻对婚姻关系的过度执着造成的。丈夫怀疑妻子红杏出墙或妻子认为丈夫不再爱她都能让其中一方触动了杀机,酿成悲剧。两个人组织家庭是为了有一个伴,也是因为一定的感情因素,但是感情不像数学题一样能用算式算出来,因此何必钻牛角尖于此呢?只要每天都自然地生活,简单的幸福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每个人都应该明白“合则久,不合则分”是多么自然的一件事。倘若夫妻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坐下协商至达成共识,说不定能够破镜重圆。倘若破镜难重圆,就应该释怀和淡然地结束婚姻关系,而不是硬撑下去。家庭纠纷影响的不只是两个人,更是一整个家庭。在有机会挽回时努力珍惜,在失去时坦然放手,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走到偏激的方向,造成社会惨案。
如果你问我,在这21年的岁月中是否曾经面对过人生的抉择,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有!”。我认为最难的抉择是中五毕业后,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升学道路的那一次。那时候,我是多么的彷徨,到底哪条路对我的将来最好,是新加坡的理工学院,槟城的大学预科班还是巴株巴辖的师范学院。一开始,我选择了槟城的大学预科班,但是为了完成我从小当教师的志愿,我回到了柔佛州。我把师范学院想得很漂亮,就像我们在偶像剧中看到的大学一般,有充实且自由的生活。但是,憧憬的大学生活只仅存于电视剧。这里繁重的课业生活,保守的条规,甚至班上同学的态度都令我觉得十分的别扭。我想念大学预科班的自由和那班一见如故的朋友,因此刚到这里的第一个学期我过得并不快乐。我像徐志摩一样感觉自己被枷锁仅仅套牢,感到苦闷却又无法挣脱这现实的丑恶。但是,基于自己的梦想,哪怕心中仍向往着真正的大学生涯,我却像元好问一样选择淡然地放下过去的点点滴滴,因为我知道继续在回不去的回忆里打转,只会让自己更加地感伤,又怎能专心地在师范学院努力呢?即然是命定的旅程,我选择顺应自然,改变自己的心态去接受身边现有的一切。如今,我不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因为这个决定让我渐渐地拥有了一群好朋友,让我体验了不同的露营、野外探索的经验,让我学习到了写诗、录影、体育等教学以外的技能,更让我距离自己的梦想更靠近了。这都是源自心态上的抉择。

这个世界上的选择众多,只要凡事循着中庸之道,不走向偏激消极的方向就是一个好决定。可是,无论什么决定都好,从来就没有一个真正正确的答案告诉你选对了或是选错了。所有的正确、错误,只是在于我们用什么心态来看待和面对当初所做出的那个抉择。不管做了什么决定,是放下过去或硬撑下去,都应该抱着坦然的心态去接受那个成果。想开了,心也就开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开心自在。人生最重要的不就是心灵上的快乐吗? 

No comments: